省派临清乡村振兴服务队10人小队铺就31
2023/3/27 来源:不详临清市康庄镇,以前曾是清平县县城驻地。仅从字面上看便能明白,无论是成为典故的“清平”,还是依然沿用的“康庄”,都蕴含了对繁荣盛世的美好愿景。 生活中的康庄镇,也一直在向美好进发。年9月底,省派临清乡村振兴服务队10名队员到来,进驻康庄五个村。经过近两年的并肩奋战,村子从外貌到内里都有了崭新的变化。服务队与当地村民一路踏平坎坷,携手奔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戴伟李康宁
◤省派临清乡村振兴队队员杨林(右一)在巡查地头的灌溉井。
真抓实干
队员成铺路打井半个专家
入伏之后,阳光灼热地照在康庄镇肖庄村大大小小的角落。一条正在铺设的水泥路边,省派临清乡村振兴服务队员、来自省市场监管局的杨林,正在跟工头们议论下一步的计划。
“宽度、厚度千万不要出问题……工期,也不能耽误。”
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在来到康庄之前,从来没有对土石建筑行当进行深入研究。但两年以来,包括他在内的全队队员,几乎都成了半个专家。
近两年时间,他们多方筹措资金,为五个村庄修了长达31公里的路,覆盖了五个村子的每条主干道以及大部分胡同。根据需求的不同,这些硬化的路面材质各异。村子与村子之间的路用柏油,村中间的路用水泥混凝土,通往村民家的路用青砖和红砖。
“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要跟老百姓坐在一张板凳上干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说实话、办实事。把路铺好、水通好,解民生所急,也是老百姓的心声。”服务队长、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耕说。
年9月26日,省派临清乡村振兴服务队一行10人,来到了康庄镇。这个位于鲁西北的小镇,人文历史上写满了故事。因为毗邻运河,此处曾有较为发达的商业。
然而,当他们真正抵达目的地时才发现,要帮扶的五个村庄现状很不理想。曾颇有规模的村集体企业已经衰落,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不尽如人意。辉煌,已成旧事。
在深入到一线,挨家挨户探访之后,陈耕与队员们达成了共识。先把大家的燃眉之急解决了,这是工作开展的根本。让大家喝着浑浊的自备井水,两脚泥泞地进出家门,一切幸福感都是空谈。
为此,他们首先联系了水利局,协调各方面的补贴,利用最快的时间,让五个村的村民喝上了质量更高的南水北调供水。并且统一步调,利用专项资金开始了村村通、户户通的道路硬化工程。
几乎从那时起,陈耕他们脚上的登山鞋就一直摆在床前。一旦下村修路,就要穿上。
带头扫除
“扫”出美丽宜居乡村
康庄镇侯寨子村,村民超过名。这个村,是临清县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建立地。当年为了抗日,在村外挖了沟渠,村里的布局也相当特殊,街不直巷也弯,“断头胡同”随处可见,是当地闻名的“堡垒村”。
和平建设年代,这种堡垒式的地貌和布局,不仅牵累了侯寨子村的交通出行,村容村貌也受影响。侯寨子村村支部书记侯传理谈起这点深有体会。
年春节假期不久,侯传理突然接到了通知,乡村服务队队员准备在每周五来村里义务打扫公共卫生。当时村里很多人都在犯嘀咕——这些省里来的领导给村民打扫卫生?不是开玩笑吧?
结果他们真做到了。两位驻侯寨子的服务队员与当地乡镇的20名机关工作人员一起,一扫就是大半天。提起当时的想法,来自聊城监狱的奚道林和聊城大学教师张文会,还是挺有感触的:“做再多思想工作,不如靠上去干。从我们打扫卫生开始,村民们的觉悟也一天天提升了。”
“周五大扫除”,只是临清乡村服务队身体力行,改造村容村貌的开始。他们的目标,是让大家形成一个自觉维护卫生的习惯。年底,服务队又出资请来挖掘机等机械,对五个村的坑塘沟渠、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再配上硬化的路面,几个村子一下干净了许多。
提起村容村貌的改善,东六里长屯村村主任王其甲难掩喜色。他在村里做基层工作三十年,一直想让家乡变个样子。但因为村集体拿不出足够的经费,始终都是修修补补,实质性进展不多。而两位服务队员的到来,让他的夙愿变成了现实。来自大众报业集团的张涛与省直机关工委的郭翔,筹措利用资金万元,帮助村里硬化了路面,并修建了文化广场和体育广场。一口年久失修的大水塘,被改造为广场边的一个水池。
“周边几个村的妇女都来我们这里跳广场舞,孩子们也来打篮球。这真是给我们村挣足了面子。村民心气提升了,凝聚力上来了,干啥事都事半功倍。”王主任言语中透着自豪。
南刘村是临清服务队驻守的五个村中最小的一个村落,只有72户,名村民。帮扶队员、来自省检察院铁路运输分院的罗伟直言:“南刘村小,小家也有自己的打扫办法。”他和来自省财政厅的搭档赵政岳一起,琢磨出了改造南刘村的办法。
他们找到了一处空置的场地,让全村的农业机械集中停放;用一个生物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部分住户生活用水排污的问题;后来又用竹子扎成篱笆墙,沿路装点风景。这些举措,相当于给南刘做了客厅、杂物间、下水系统的分区改造,让小村子一下俏丽起来。
打扫卫生,关键是靠保持。为了保住阶段性成果,并让美丽村居的观念深入人心,服务队发起了“美丽庭院”评选。对于仪容整洁、富有特色的农家小院,给予物质奖励。很多卫生习惯好的村民,得到了一部大彩电,精神物质双丰收。
◥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乡临清康庄镇官庄村建起一座崭新的公立幼儿园。
产业聚能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康庄镇客运站向南不远的省道边,原本有一座高大的粮仓。而今这里已经不再储存粮食,更精密的生物演化正在装配一新的实验室里发生。济南厚道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帮助下扎根于此,踏上了创业之路。
年过不惑的王利华是公司的总经理。从毕业后,他就在济南一家医药公司工作多年,负责技术研发,后来走上了独立创业的道路。年底,得知他四处寻找创业基地之后,省派临清乡村服务队队长陈耕联系到他,请他到康庄镇创业。
“我们临清市和康庄镇相关的机构部门到一线去现场办公,靠前服务,大大缩短了审批流程。前后大概十个月,新的厂房生产线就全部装配就位了。”康庄镇镇长王磊说,康庄镇的传统工业以纺织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像厚道人这样的生物科技公司加入,是一个崭新的创举。
王利华向记者介绍,当初选择康庄镇,一是因为乡村振兴服务队及当地政府的诚意,加上临清交通便利,其他成本也比较低,所以选择扎根在这里。企业万事开头难,人才和渠道都有缺口,在市场监管局工作的陈耕,又帮忙在产品认证、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支持。而今,“厚道人”的运转进入了正轨,逐步接到了北京、天津等地的订单。
王利华说,他把全家都迁到了临清,准备在这里大干一场。下一步,他会主动采购当地的桑叶等药材,并促进更多当地劳动力来就业,回报临清对自己的支持。
除了外来引进的企业,服务队也考虑将资金用到产业上来,提高村集体自身的造血能力。双圣农业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服务队利用党建资金加上当地配套资金,在双圣农业的养殖场投资万元,兴建了四个全自动大棚。五个村的村集体以资源入股的方式,成为四个大棚的“股东”,每年可以获得分红,补贴村集体收入。
“对村集体的帮扶,也应该有规划。不能乱投资,应该依托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做事,保证可持续性收益。”来自省直机关工委的服务队员郭翔说。
助力教育
让村里的孩子看见远方
临清康庄镇官庄村有一座修葺一新的便民服务中心,这里有卫生室、幼儿园、党建长廊、文化舞台和党建教育室等。由乡村振兴服务队出资改造扩建,武警聊城支队也投入了一部分捐助。
来自省统计局的服务队员李珂曾是一名军人,每当看到便民服务中心那座矗立的党旗雕像,他就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军旅岁月。“总感觉,在这里工作就像当年守着岗哨一样。”
官庄也是服务队驻守的一个较大的村子,拥有名村民。这地处鲁西北的村落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标签,这里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乡。如今,季羡林的故居以及憩园仍在村中。
原本,这里有两所民办幼儿园栖身于民居之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省派驻临清乡村振兴服务队了解到情况后,投资46万元,在原有村委会的基础上,翻新改造出一拥有四间教室和小操场的新园区。康庄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吕秀青带领新的师资力量进驻,国学大师的故乡终于有了一座崭新的公立幼儿园。
今年6月8日,在历经了一个春天的等待之后,这座以传播国学为特色的幼儿园正式开园。49个官庄娃娃,分为大、中、小三个班,开始了他们的国学开蒙之旅。从上午七点半到下午五点半,官庄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完成正常课业之外,还会学习诗词、描红等。课余时间,教师李姗会带着孩子去季羡林故居看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知先贤给这座村子留下的宝贵财富。“希望他们从官庄出发,像季老一样,有远大的理想,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也为家乡再争光。”
陈耕说,为季老的故乡建设一座幼儿园以及党建长廊、教育室等,就是铺就乡村向前成长的基石。他认为,无论是针对幼儿的国学教育,还是针对基层村委的党性教育,以及乡规民约的公益文明教育,其意义都不止于此时此地。
“我们曾经带着村干部去习总书记点赞的先进基层组织——耿店村学习,也曾带着镇里的学生去济南游学。回首两年来所做的一切,我们认为让老百姓在当下感受幸福,看未来心怀希望,这样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陈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