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从南唐开始,明清成为强制行为,成为一
2023/4/22 来源:不详缠足从南唐开始,明清成为强制行为,成为一种美的象征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说一说古代的拖鞋和三寸金莲。要说拖鞋,实际上最早它是由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在大禹的时候就有了,那个时候的拖鞋叫做“木屐”,跟现在日本的木屐很像,不过他们之间可是祖孙关系呢。说到木屐,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呢。在春秋中期,晋国发生了内乱,公子重耳就因为晋国的内乱,而在外流亡了数十载。在逃亡途中,很多随行的手下都纷纷离开他们都觉得前途未卜,只剩下那么三四个随从了。他们走了好多天路,都没有吃东西,感觉非常的饿,重耳甚至都无力走路了。这时恰巧碰到了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这个人知道了这件事,二话没说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了一碗汤。重耳便把这件事铭记于心。过了19年,重耳终于回到了晋国,这就是有名的晋文公。他当上国君后,过了很久,才想到了介子推对他的大恩。
于是,他便命人找介子推。此时的介子推已经把母亲藏进了深山,众人没有找到,重耳便命手下放火,谁知介子推硬是没被大火逼出来。火势平息后,人们发现他们母子俩,被烧死在了大树之下。重耳亲自看后,悲痛欲绝,就让手下把这树劈成板子,然后做成木质鞋。而文公穿上鞋后,足下总会发出嗒嗒的声音,这双木鞋就是木屐。从此,木屐便在民间流行了。穿上木屐后,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就会感到很凉爽,所以它成了南方人夏季的最爱。木展是后来才传到北方的。据说孔圣人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时,穿的就是木屐。据记载,孔子穿木屐经过蔡国的时候,竟然还有人把他的木屐给偷走了。在汉代的时候,木屐就成了国人的常用品了。另外,木屐的功能不仅在此,它更成了汉代女子的嫁妆,而且是必备之物。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木展成了文人雅士首选的鞋。像当时的谢灵运,还自己做出了“谢公展”,这种木屐很方便,前后齿是能卸下来的,它相当于现在的登山鞋了,往山上爬的时候,卸下前面的齿就能很方便地爬山,下山卸下后齿就能防止滑下去了到了宋代,年老的人倒是很喜欢穿木屐的,主要还是因为木屐轻便灵巧。后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人们才根据木履,造出了更为方便的拖鞋。而木展历经千年,也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拖鞋之祖了。古代的木屐,穿起来舒适、凉快,当然木屐不是日本人发明的,它是中国的专利。相传木屐和大禹还有很大的联系。当年大禹治水,因为疏通河道要经常爬山,所以穿一般的鞋走山路,就变得很不方便了。所以大禹就想到在鞋底上钉上小木块,这样就可以防滑了。
人们觉得大禹的发明挺实用的,就纷纷仿效。而且这种木屐,不但能爬山,还能登城涉水呢。我国古代南方人,是比较喜欢穿木展的。因为在水多工作,穿木屐是很容易在水洗脚的。相传,当年西施进吴王宫后,吴王夫差就为她建“响屐廊”,当年西施从这里穿着木展走过时,这座廊中便会有很好听的声音。看来木履还被当成了取乐的工具。要说女性是什么时候穿木屐的,就可考的历史,大约是在东汉末年。在《后汉书》中有记载,说在汉桓帝时候,京城的长辈们都是穿木屐的,而女子出嫁的时候,要在木屐的鞋底上绘上彩绘。到西晋的时候,男女的木屐才有了区别。像男子的木屐前面是方形的,而女子的木前部是圆形的。但是后来,经过慢慢演变,女子也是能穿方形的木屐了。在南朝的时候,穿木屐更被视为对对方的尊重。
当然现在这样习俗已经改变了,我们一般是不会穿拖鞋走亲访友的。古代汉族妇女平常穿的鞋,被称为“绣花鞋”。穿绣花鞋可是缠足女性的专利,因为当时古代女性的脚,由于缠足的缘故,都很小,所以最适合她们的就只有绣花鞋了。说到女子绣花鞋,就不能不说女子缠足的事情。传说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后主的后宫有这么一个宫女,她叫窅娘。这个人跳舞跳得极好,也非常讨后主的喜欢。一天后主让工匠修建了一座足有六尺高的金莲花,而窅娘的脚也被布给裹上了,包成了新月状。当官娘在金莲花中起舞的时候,仿佛有一种凌云的姿态。李后主看后赞不绝口。从此,裹脚的习俗就在后宫及富户中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汉族的民间妇女也纷纷效仿,把缠足当成了一种美的象征。
到了明清时期,“三寸金莲”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这女子要不是小脚的话,她恐怕都嫁不出去了。缠足成了强制的行为。随着缠足和“三寸金莲”的出现,绣花鞋便出现了。那这鞋是什么样子的呢?先看这鞋帮,由两爿结合成的,缝合连接的地方是用花绒线结成的。在鞋跟处有“拔襻”,就是一种用布做成的套。鞋帮和鞋底缝合时,要能够使鞋底头部呈翘状。这样的鞋一般只能是妇女亲手制作,同时也可以由母亲代做。因为当时处于封建礼教约束之下,女子的鞋子自然被当成私密之物,不只是外面的男子,就连足鞋自己的父亲看到自己的绣花鞋也是有违礼教的。这鞋之所以叫“绣花鞋”,主要是因为女子在缝鞋的时候,在鞋帮上面绣上了牡丹玫瑰、茉莉、菊花等各种花纹,这就蕴涵着女子像花一样美丽的意思。
穿绣花鞋在古代民间也是有讲究的,如果这名女子有了归宿那她就得做上三双绣花鞋,来作为自己的嫁妆,这第一双鞋是结婚拜天地穿的,取了个名叫“玉堂富贵”;这第二双鞋是坐轿子前穿的,也有个名叫“福寿齐眉”;在结了婚以后,就要穿第三双鞋了,这鞋被称为“梅兰竹菊”。而之前在婚礼上穿的绣花鞋,那都是要被压在箱子底下的。时过境迁,裹脚的习俗已经被废除了,但是绣花鞋却仍然存在,如今它的做工仍然很精美,而且样式更加丰富艳丽,自然一直受到女孩子的喜欢。古人的足下除了穿鞋,同今人一样也是穿袜子的。不过古人最初的袜子,是由兽皮制成的。穿鞋就已经很保暖了,但是为什么还要发明袜子呢?
其实,在古代有一种风俗,那就是“脱履上堂”,也就是说你到别人的住所拜访,登堂入室的时候,是一定要脱鞋的。那脱鞋之后,总不能光着脚站着吧,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另外光着脚也是对人家的不礼貌啊,这样就发明了皮袜,穿皮袜站在冰冷的席子上,脚下就会觉得很暖和,从此,皮袜流行了很长的时间。而在古代,这个袜子是被称作“足衣”,它还是要系带的呢!当时的袜子样式其实很简单,就像现在的小口袋一样,当然在裁剪制作上,要依照了脚的外形来制作。它大概有一尺左右,在袜口上面还有一个带子,专门用来把袜子固定住绑紧。在马王堆汉墓中,就曾出土过像上面描述的袜子,不过出土的是两双绢制的夹袜。这就说明在西汉的时候,袜子不仅有皮革的同时还有丝帛面料制作而成的。
因为,人们发现与皮袜相比,穿丝袜、布袜要更舒服。一般这种布帛的袜子,是根据脚的尺寸制作的,大体上是平头有跟儿的,袜筒的后部是敞开套脚的,同样也有带子缀着,用来系在脚踝上。古代男女都是可以穿袜子的,像我国曾出土过一双女性的袜子,这双袜子颜色很鲜艳,由黄、白、紫三种颜色的丝织成的,质地很轻柔,袜子是直筒的,没后跟。同样在这座墓中的男袜,颜色是以红色为主,同时绣有复杂的图纹。袜子头部是呈圆形的,而且有后跟,这就是古代男袜和女袜的不同之处。唐宋及以后,民间男女穿的袜子都以布帛为主,到了冬天,为了御寒,袜子便用数层布帛织成,更有人想到在袜子内放上棉絮,这样就很保暖了。时至今日,人们仍在穿着袜子,不过种种的礼俗已经淡化了,袜子的质量好坏和舒适度,成了如今人们购买袜子的重要标准。好了,今天小编就说到这里了,下次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