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优秀的女生去哪里就业澎湃在线
2023/4/9 来源:不详现在白癜风好治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原创中国核工业中国核工业
60
◎王健芳口述
王素萍隋青芬整理
▲王健芳在做实验
01
—留苏学习,幸运的人生机缘—
我很幸运,年我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注重培养重工业方面的人才。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我报考了地质、矿山开采等专业,结果被北京地质学院录取,成为该院第一批本科生。大一下半学期的时候,国家从学院余名大一学生中选拔留苏生,我又很幸运地被选上了。
被安排到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了一年之后,年夏,我们正式踏上了前往苏联莫斯科的求学之路。到了苏联后,我们哪里也没有去玩,一心扑在学习上,每天都要学到深夜一两点钟。开始时语言有困难。上课的时候,就那么几个留学生,其他都是苏联人,老师不会照顾你这一点,就噼里啪啦地讲,速度一快我就反应不过来了。每次上课下来,笔记本上就只记下了那么一两个字。怎么办?老同志传授经验:找一个用功的苏联同学,借用他们的笔记。拿到笔记后,借助字典,一直学到半夜一两点钟,进行查漏补缺。
考试的时候,我曾经有一次三天三夜没睡觉。因为考试是抽签的,考试的内容凡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全要考,而老师不一定全给你讲,你就只能去找参考书。那一次是考矿床工业类型,连苏联学生都迟迟不敢进去,那可是成百上千个工业矿床,每个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物质成分等等都要背熟,记忆力要超强。一直等到10点,我进去了,一看抽到的3道题,我立马就傻了,脑袋里突然一片空白,后来我索性就不管了,心里嘀咕:虽然以前都是拿5分的,这次拿3分吧,不管它了。这样想放松下来后,脑子里一下好像又都有了,结果还是拿了5分。
▲王健芳留苏室外学习
那时候学习非常紧张的,苏联的教学很注重实践,很多课程都要动手操作,每年也都会安排各种实习,所以我们假期是很难有时间出去玩的。到三年级是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顶岗拿工资的,不过为了给国家节省点外汇,我们的收入基本都上交给大使馆了。记得那次实习,我被派去搞一个1:5万的地质测量,一大片,那主要是一个大花岗岩体,是座陡峭的大山,周围是草原。整整干了四个月,一个人影都没碰到,两套工作服磨破了,两双登山鞋走破了,两个人在深山里住的就是一个小帐篷。
02
—百顺东坑,此生难忘的记忆—
我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学了5年,年回国后,我被分配到了二机部,那时候正好苏联专家撤走,国家正需要人。到二机部报到时,八局接待我的人让我选单位,一个是北京第一设计院,一个就是三局,需要出野外。我毫不犹豫地选了三局,那个时候心里想的就是,到国家最需要、最艰苦、最边远的地区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就是这么简单。就这样,我去了中南三〇九大队十一分队。
▲王健芳(前排左一)与同学回国前合影
年,我怀了第一个孩子,队里为了照顾夫妻关系,就把我调到了三队,就是现在的百顺东坑,现在为二九一大队,在那里待了10年。我到东坑工作,正值“会战东坑,尽快拿下”的激情岁月。那个矿床浅、富、大,是一个大矿床。为了尽快探明矿,当年的东坑调集了两个工区:工区有4个机械队,4层坑道,同时掘进,四班倒;钻探工区,13台钻机,日夜施工,同时钻进。地质科、实验室和修配车间也都设在生产第一线,这个深山沟里偏远的小山村一下子涌进近千人,工作和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那时候是生产第一,生活都是其次的,能有一个油毛毡或树皮顶的房子住已经很不错了。当时最好的是炮楼。我们实验室是树皮房子,木板门窗,竹子一编泥巴一糊就是墙。记得有一次我在鉴定的时候,后面噼啪噼啪的,我回头一看是一条大蛇,吓得我,一边大喊一边往外跑,剩下两个同志来不及了就往桌子上跳,隔壁的男同志听到喊声,赶过来把那条一米多长的蛇打死了,还美餐了一顿。
03
—我和孩子,命悬一线—
刚开始,我住在炮楼底下的一个小房子里。我的第一个孩子因早产,生在了炮楼,可那里人来人往很不方便,就赶紧出去找房子。最后总算租到了老乡的一个闲置旧厨房,当地都是泥砖房,垒起泥砖盖上两个床板,就是床,在熏得黑黑的灶台上,放上块破绘图板,桌子就有了,再多一件东西也没地方放了,转不过身了。一束微弱的亮光从墙上宽10多厘米、高不到半米的缝里透进来,那就是唯一的窗。一出门就是个臭水沟,老乡说是积肥的,臭水沟对面就是牛圈,是老乡养的牛,这就是我生完孩子第二天搬入的新家。
那天,正好北京来人了,要孩子他爸带着去野外看点,他找了个临时探亲的年轻小媳妇来照顾我,就走了。结果因为接生时的条件太简陋了,消毒没有做好,孩子第二天发高烧,一直拖到第12天的傍晚,孩子他爸回来,一看就急了,拿起手电,连夜沿小路翻山去百顺队部找医生。
第二天一早,医生过来了,说非常严重,医院。正好医务室有车到韶关提药,但司机说只能上一个人。大家都不让我去,因为从基地到南雄都是简易公路,颠得一塌糊涂,我刚生完孩子,如果一颠大出血路上就没救了。我说不行,孩子没有奶的话就完了。那时候正是困难时期,什么都没有,连炼乳都没有,奶粉什么的就更别说了。我怕孩子颠着了就一路托着,托了两百多公里,医院(医院),最终被诊断为新生婴儿败血症。
在医生的悉心照顾下,命悬一线的娃救回来了。过了满月,孩子好了我就回去上班了,因为那时的产假只有56天。
东坑的矿比较富,任务也比较重,但是当时的防护条件实在太差了。我们那个时候,好像不知道累,不知道苦,只是一心想着把这个矿如期交给国家。
策划
杨金凤
编辑
余诗君宋涵宇
原标题:《那个年代,优秀的女生去哪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