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的礼物好书赏析在孤独里绽放

2023/4/15 来源:不详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一本与孤独有关的散文集子,这其中汇聚了等人对生命、对孤独的看法和体悟。在文章里他们没有直接提及孤独,但是在字里行间以及精神情感的塑造上,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在孤独里绽放的生命之美。

这本书里面,谈到了亲情、友情、故乡还有爱情。这些最真挚的人类情感,通过、余秋雨、陈忠实等人独特的视角,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里展现出一幅幅别样的生命图景。

孤独是我们生命中不可逾越的高墙,面对这道高墙,有的人束手无策,面墙哭泣;有的人可能会想尽办法试图越过高墙;而有的人则会与这高墙为伴,直面人生的局限与枷锁。这本书就是在试图告诉人们,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它能让人坚强,让人自立,能够成就人生。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中国散文学会的精心挑选,可以毫不讳言的说,这本书代表了华语文坛的高水平。这些文章,不仅文笔非凡,同时也饱含了生命的真情

有人说,读书人是孤独的。可也有人说,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有朋友的人,当然不会孤独。而当我看完《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时,才深深的体会到,孤独不是寂寞,而是一生相伴的伙伴。只有学会与孤独相伴,才能不妥协、有勇气,有尊严。《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近期29篇文章。作者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他们在书里面谈论亲情、谈论友谊、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但都无一例外的都流露出了或深或浅的孤独感。《阅读与人生》是周国平的一篇文章,也是作为本书的代序,更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讲述了阅读与人生的关系,首先讲了阅读是如何改变人生的。从三方面分析了读书的目的:实用、消遣和精神生活的阅读,更是指出了,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其次讲了要从大师哪里吸取养分。周国平倡导大家要有选择的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著作。在读什么书的问题上,我觉得要因人而异,有的喜欢言情,有的喜欢科幻,还有的钟情于历史书。所以,书好不好,还是要去读一下,宁可读一本坏书,不可错过一本好书。读完了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就像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穿了才知道。文章的最后讲了阅读的拐杖。周国平倡导大家要直接读原著,少读二手三手的读物,按照不求甚解和为我所用的两个方法去读,原著就迎刃而解了。书中我最有感触的就是《租客》这篇,或许这也和我将近六年的租房生涯有关系。毕业后就开始北漂,从地下室到隔断房,再到合租被放鸽子而转为独租,最后到拥有自己的小窝。这些经历和纳兰妙殊文中所写的经历有些神似。纳兰妙殊笔下的“我”租房生涯7年,带着别人体温的马桶坐垫,洗澡时候地上的两滴血,以及没有清洗过的砧板都让“我”微不适。但尴尬的是在卫生间赤身遇到隔壁来探亲的男人…文中大量的引用了古代以及近代人们是如何租房的典故,白居易的“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沈从文的《记丁玲》中也写过丁玲与胡也频在北京租房的情景等等。按照中国人的想法,租房的最终目就是买房,但房贷却在奴役着我们,其中孤独唯有租房买房人可知。周国平说“读书不但能让人内心丰富,而且能让人心静。”我想,我读书还是少,有时候还是比较浮躁。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一生奋斗的目标,我也想感受文字的孤独,享受着孤独这份生命的礼物。

 周国平老师在这本书中说“阅读改变人生,那么改变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改变的是人生的境界人生的格调,哪怕你在外在世界中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你仍然在做着原来的事情,但是意义不一样了,因为你的素质不一样了。”

中国有句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和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他们其实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曾经说过: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个世界呈现给你的景象在于你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和你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感谢那个爱上孤独的自己”人一生,谈过最漫长的恋爱是自恋,只要你懂得这一点,所有的拿起与放下都不会再变得那么沉重。“租客”这篇文章说让人疲惫的,不是面前的高山,而是登山鞋里的沙粒。当我们跟一帮陌生人待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好像变成了另一个自己。想要在人群中反向行走,终究是行不通的。你将面朝来时的方向,身不由己地倒退着步子,被推推撞撞的跟着众人走同一个方向。你终将一点一点变成你曾经厌恶的那种人。

这本书集聚了很多优秀的故事,每个作者都用他们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视角阐述和展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对历史的缅怀,有对大雁的情,有对小燕子的爱,有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追悔,更有对北京拥堵的无奈,有对一颗老枣树的感恩,也有对面包与煎饼的剖析。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冯骥才写的“面包与煎饼”,他说“真正的浪漫是美的挥霍,真正的艺术都是挥霍美。”他还说“科学是寻找这个世界上有的,艺术是创造生活中没有的。”他说“鸡蛋,把它从外打破是人想吃煎蛋,叫它从内打破,是人想吃烧鸡,没法逃出人的欲望。”这一说法与网上流行的“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的是生命”的说法相比,更加直白和露骨的表达了人的欲望。他说“西方的教堂是精神的,而我们的宙宇在商业化。”他还说“城市成了官员们彼此没有延续性的政绩的堆积场。这便是中国一些城市造城的本质。”我不了解中国的城市规划,但是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很难过。

读了“北京碎事”,农民工春运买票的问题让我觉得心里很难受。是啊,“世界就是这样,春运就是这样。强富的国家,永远在用它高大的身影,遮蔽着穷弱民族的影身;权贵或者商贾,也永远在春运中记不起那些徒步跋雪回家过年的人们。”

王安忆在“阳光下的魅影”一文中说“这种疏阔的拥挤和静谧的喧嚣,说来诡异,身处其中又很自然,因为有一个现代的命名,叫做旅游旺季”这句话矛盾的表达方法,很独特!他还说“飞行器这东西,说它改变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不如说是将概念强加给了时间和空间,使得时间空间丧失了舒迟紧致的弹性,它们的灵活度远不是人类可以认识。科学就是这样,非要给无名以有名,给问题以答案。人类将时间排列整齐,也将空间排列了顺序。”他的想法是活跃的,表达是大胆的,也是独特的。

本书最后是以“孔子的最后时刻”来结尾的。讲了七十三岁的孔子面临死亡时种种感慨和表现,其中“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及回答“我从来的地方来,我到去的地方去。”这种境界是很多人无法达到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