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60年前,中国人首登珠峰纪实凤凰卫

2023/1/6 来源:不详

勇士

整整60年前,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屋脊——珠穆朗玛峰,他们开创了人类登山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

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在探寻和挑战这个目标。为了纪念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60周年,也是中国人首登珠峰60周年,4月30号,“珠峰高程测量”在海拔米的珠峰大本营正式启动。5月6号下午,测绘登山队出征仪式顺利举行,攀登珠峰的壮举再次启程。5月17日16时许,“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抵达海拔米的前进营地,目前全体队员状态良好。

而在60年前的年,“登顶世界最高峰”对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就好比一针强心剂,然而为了完成这一使命,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因冻伤造成了肢体残损,病痛伴随了他们一生;在前期准备和登顶过程中,包括后勤保障人员、科考人员在内的登山队员贡献巨大甚至献出了生命……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这一周我们将跟随镜头走访十几位在年参与攀登珠峰的老人,让他们的回忆带我们走近年的珠穆朗玛。

左至右:屈银华、贡布、王富洲

一、浴血而出

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开办第一个登山训练班,向全国各产业工会招收运动员,从全国各产业工会选送来的年轻人齐聚北京,原本在各行业里的专业好手,来到登山运动面前却个个都是新手,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年中国人首登珠峰登山队随队医生翁庆章:

在年轻的时候,在上学的时候喜欢体育,也打球也赛跑,所以呢,听了这种登山呢,我以为是游山玩水嘛,我也想参加,所以后头没想,一参加,后头改变了我一生的进程,这是当时没有想到的。

年中国人首登珠峰登山队运输队长张俊岩:

弄上几个钉,翻毛皮鞋把它钉上,钉上就穿那个登的太白山,太白山倒没有冰,没有雪,就是山头有个白头有雪,其他都是泥巴路,就穿那个鞋登的太白山,登完了以后,到山下一看,那个鞋底都光板了,那个三子钉都掉了。

除了登山技术方面的空白外,一切都从零开始的中国登山队,在登山装备方面同样特别落后,那时候的登山队员们,甚至连专业的登山鞋都没有。

年12月7号,苏联登山部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组成中苏联合探险队的倡议,计划于年3月到6月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但年3月,西藏武装叛乱,苏联以西藏不安定为由撕毁了登山协议,将已经拉到兰州的器材全部撤回,攀登珠峰的计划顿时陷入了瘫痪状态。

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经济异常困难。为了购买登山装备,财政部从国库支出了70万美元,当时人民币10元就能买80斤大米,够两个人吃一年。

随队医生翁庆章:

当时70万美金不少了,当年,年70万美金啊,当时我们国家外汇是紧张的,70万什么概念啊,到现在呢至少是倍的概念吧。

就在中国准备从北坡攀登珠峰的时候,一支印度登山队也准备从珠峰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谁先登上顶峰,中印暗暗较量了起来。

二、蓄势待发

年3月,中国登山队在前线总指挥韩复东的率领下,冒着风雪抵达了珠峰大本营。大本营的帐篷搭建在了一片覆盖着积雪的平坦谷地上。

早在中国登山队到达前,英国人就已经率先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他们曾在这里先后向峰顶发起八次冲击,八次败北。英国人弃留的帐篷和罐头,深深刺激着中国登山队。为了在较短时间内登上珠峰,大本营人的庞大队伍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队长史占春与副队长许竞认真研究珠峰资料,精确每一步的攀登计划;

运输队长张俊岩带领着运输队积极运输物资、建立高山营地,王富洲、屈银华、贡布这些队员们则离开大本营,进行短期的冰雪作业。按照计划,这次登珠峰将分为四次适应性训练,登山队员们称之为“四次行军”。那么,这四次适应性训练是如何进行的呢?蓄势待发的队员们在训练中又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呢?

暴风雪威胁着登山队员们的生命,来自兰州大学的地理老师汪玑,在米的三号营地发生缺氧反应,内脏器官急性衰竭,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救治依然没能挽回生命。登山运动的残酷,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年中国人首登珠峰登山队运输队长张俊岩:

很惋惜啊,很悲痛啊,都知道,都知道,都看见了,但是还是要表现我们每个人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攀登,一定把珠穆朗玛拿下来,完成他们未尽的事业吧,最后实现登顶成功,大家化悲痛为力量。

在高山上,生命变得如此脆弱。即便是碰到了死亡,登山队员们能做的也只有把牺牲的队员安放在冰冷的裂缝里。年4月,中国和尼泊尔再一次商谈边界问题,珠峰究竟属于中国还是尼泊尔始终无法解决,周恩来从尼泊尔回到昆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登山队员登到了哪里?

顶着巨大的压力,年4月29日,第三次适应性训练开始了,而这一次,等待着登山队员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三、愈挫愈勇

年5月29号上午11点30分,尼泊尔下里巴人丹增·诺盖和新西兰人爱德蒙·希拉里从南坡登顶珠峰,代表人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点。

因为这次攀登,在中尼边界问题上,尼泊尔才有底气向中国发问“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珠峰是你们的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丹增·诺盖成了尼泊尔谈判的砝码。不过丹增·诺盖在后来却极力反对自己的孩子从事登山运动,因为他知道这里面会有多少生命危险。丹增·诺盖从南坡登顶尚且如此,从“北坡”攀登珠峰的艰辛,参与过年攀登活动的中国登山队队员们当然深有体会。年5月中旬,最艰苦的第三次适应性训练开始了。

登山队员通常是结组行动,一根主绳,把三个人或者四个人结成一个小组,碰到危险的地方,第一个人先走,过去以后第二个再走,轮番通过,彼此保护。年4月29日,登山队员们从北坳顶部的营地出发,进入了第三次适应性训练历程中最艰难的战斗。可是开始没多久,几个结组同时下撤,随队医生翁庆章陷入了紧张又忙碌的抢救工作。

随队医生翁庆章:

冻伤那么多,我们医务室七八个人,我们都没办法了,我们照顾不了了。后来我们发电报,日喀则来了一个外科主任,带了四五个军医,来帮我们忙。你想每天要打针,要换药,还有别的病号要看呢。伤兵一大队下来的是吧,走路也走不了。

运输队长张俊岩:

大风口可冻伤了不少人啊,有次我领着有30多人的一个大队伍啊,渡过这风口,遇到暴风雪了,又停不下来,要走。冻伤以后,三分之二冻伤了,三分之一没冻伤,耳朵,鼻子,手指冻伤了。所以,叫大风口,大风口,就是这个地方有暴风。

藏族队员贡布:

最后我们也管不了了,下面那几组也管不了了,风太大了,很多队员,很多结组撤下去了。

到达了海拔米的北坳后,登山队员们将要挑战的是海拔米的珠峰第二道难关——“大风口”。大风口位于北坳与主峰之间,从北坳顶端到主峰,由于管道效应,大风经过,风速越来越快,风力最高达到12级,大风夹着冰雪,长年累月地刮着,两边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被吹下去。

在“大风口”,大风夹杂着雪粒和沙石,刮了整整两天两夜。第三天,风渐渐小了下来,贡布才从雪洞里慢慢爬出来。在雪洞的两天里,食物已经消耗了很多。下撤的结组虽然还会赶上来,但是前进速度一定很慢,这也意味着食物将无法及时送到贡布这里。

负责开路的刘连满发生滑坠,只得暂时原地休息。没走多远,副队长许竞也走不动了,队长史占春下命令,由贡布将许竞送到晚上的帐篷里休息。就这样,贡布和队员石竞等人在小帐篷里挤了一夜,而原本继续向上的队长史占春接近了“第二台阶”,却无法上去,在岩石下面停留了整整一个晚上。后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石竞的登山日记,记载了这个难熬的夜晚。“又是一天的行军,直到半夜抵达8米的高山营地。帐篷搭在岩石斜坡上,三分之一还在悬空飘摇,大家就挤着坐,肚子咕噜咕噜直叫,不吃饭,就烧点水喝。可山高空气稀薄,一根火柴点不着,两三根合在一起擦,又灭了。两盒火柴划完了,煤气炉也没点着。检查了一下,还剩一些炒面,有的同志就干咽了几口充饥,这一下更渴了……”

雪崩、烈风、空气稀薄、零下几十度的酷寒,适应性训练进行到第三次的时候,每向前进一步,都是对队员们身体和意志的一次考验。其中,高山冻伤给许多队员造成了永久性伤害。

随队医生翁庆章:

我有一本整个冻伤的照片啊。中国登山队。我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我在英国还做过这个报告,冻伤,多例冻伤,不同程度的冻伤。像王富洲是脚趾头锯掉了,像王凤桐鼻子冻掉了,有的手指头冻掉了。当然以后登山都不太行了嘛,生活,现在有的安假肢了。

大本营传来天气预报,年5月18日和19日都是好天气。听到消息,队长许竞做出决定,吃一些东西就准备出发,当天晚上连夜行进,第二天就能到达顶峰。

藏族队员贡布:

8到,这个中间一夜里上了,天亮了还没到,这都没到,这上什么顶峰啊,顶峰就上不去了。到了中午,到了。

四、最后突击

年5月23日,只剩下五个人的突击队在米的突击营地休息,为第二天突击顶峰养精蓄锐。在这里,他们吃了最后一顿饭。

此时,王富洲三人站在了通往顶峰的最后一道门前,但却寸步难行,耸立在他们面前的是近乎直立的五米峭壁,其间几乎没有任何缝隙。无法越过“第二台阶”,意味着“登顶珠峰”将化为泡影。

“背人”也就是“搭人梯”,这个方法也只有曾经是消防队员的刘连满能想出来。刘连满在最下面,屈银华站在刘连满的肩膀上,王富洲和贡布在两边保护,帮助屈银华拿冰镐,推着屈银华一点点往上走。

运输队长张俊岩:整个是20米的高地,近乎是垂直的峭壁,但有的地方还有落脚点,其中有4米,4米,整个没有支脚点,人手爬相当困难,一般爬不上去。

很长时间过去了,屈银华终于在石壁上找到了一个细小的缝隙,这时,屈银华只能一点一点把钝钝的冰锥打进细小的石缝中。

登山鞋上的冰爪异常锋利,为了不让脚下的冰爪伤到队友,屈银华脱掉了鞋子,脚上只剩下单薄的毛袜子。最终他的双脚完全暴露在寒风中。

这一次,屈银华终于站到了“第二台阶”上。他顾不上已经冻得麻木的双脚,迅速将手里的登山绳抛给贡布,贡布与王富洲先后顺着绳子,踩着刘连满的肩膀也登了上去。

下山以后,屈银华十个脚趾头全部冻伤,脚后跟的肉都被冻裂开,森森白骨暴露在外,后期手术中十个脚趾全部截掉。

当年的刘连满在用自己的肩膀将队友送上“第二台阶”后体力耗尽,不得不止步于距离珠峰峰顶仅一百米处,在寒风中等待队友下撤归来。“死也要死在上面”,将刘连满妥善安置以后,身为队长的王富洲对屈银华和贡布表明了登顶的决心。

夜色中,王富洲艰难地拿出了日记本,颤抖着右手写下一行字:“王富洲等三人征服了珠峰。年5月25日4时20分。”但是,他已经没有力气把这张纸撕下来,只好叫贡布帮忙,两人一起才撕下了这张很轻很薄的纸片。贡布把纸条折叠了一下,塞进一只白色的手套里面,然后塞进了石堆里,又在顶峰上敲下九块岩石标本放在背包里。做完这一切,三个人如释重负地喘起气来。

从年许竞、师秀、杨德源、周正四名青年前往苏联学习登山,到年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中国登山队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不过,由于那一次王富洲等人没有带下来任何关于顶峰的影像资料,中国登山队是否真的登了顶曾受到质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过去了,当年的登山队员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沉浮呢?

编辑:苏珍妮、巴塔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