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靠近北极的最特殊而神秘的博物馆
2023/2/17 来源:不详挪威极地博物馆(Norway’sArcticMuseum),始建于年,年12月迁移至斯瓦尔巴科学中心,与斯瓦尔巴大学、挪威国立极地研究所以及斯瓦尔巴州府环境信息中心比邻而居。该博物馆由于坐落在斯瓦尔巴地区,所以又称“斯瓦尔巴博物馆”(SvalbardMuseum),而且有着“世界上最北端的博物馆”的称谓。
该博物馆致力于传授知识,帮助人们理解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风俗、人类活动、技术、环境之间的关系,增进公众对极地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的了解。博物馆也希望通过斯瓦尔巴岛多年来的人类活动向公众展示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将斯瓦尔巴岛的各种藏品整合成一套共享的档案记录是该博物馆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使得访问这些历史材料和记录更为便捷。
博物馆位于新建的斯瓦尔巴中心的一层。整幢建筑呈现深红色,掩映在北极山峰和蔚蓝色海洋之间。它造型奇特并与周围的北极自然山水完全融为一体,因而令人印象深刻!整件作品属于典型的北欧设计风格,内部结构简洁多变、别有洞天,令人赞叹!在这幢标新立异而又精致异常的建筑中,斯瓦尔巴博物馆的陈列也是突破常规,系统、有序并深入浅出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人与北极”的生动画卷。
展区一,海洋及海洋动物:该陈列以该地区的“生命的基础”为主题,从生态学角度解释生命在如此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如何得以生存。该展区用动画展示了海洋中的冷、热两股洋流如何在此交汇,形成独特的较为温和的气候条件,同时揭示在此交汇的洋流也为该地区的大型海洋生命带来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除了生动的多媒体技术和详尽的科学背景,展区还以更多样的方式展示了该地区存在的大型海洋哺乳类动物,如海豹,海象,北极熊等。
展区二,新大陆:年,斯匹次卑尔根被一名称为威廉姆巴伦茨(WillemBarentsz)的荷兰航海家首次发现。此专题介绍了过去多年来这片大陆的历史以及无数探险家来此探索的故事,还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从此岛去北极点的探险史实。该展区围绕人类探索未知的行为和前仆后继的探险精神,同时穿插着最近的“北方探险纪录”,生动地交织出一幅在北极的新旧“探险地图”。
展区三,欧洲捕鲸场:斯瓦尔巴岛的捕鲸活动曾在17和18世纪蓬勃发展。该展览主要介绍了该海域鲸的丰度和开发情况。其中的影像、模型反映了17世纪人类在该地区的捕鲸活动。
展区四,18世纪的波莫尔人:波莫尔人(Pomors)在18世纪从俄罗斯的白海沿岸来到该地区进行捕猎活动,主要为获得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象的皮毛。
展区五,北方苔原:北极不同于常温地带,冬季有着4个月的极夜,夏季则有长达4个月的极昼。在该地区,多变的极端气候从当年的9月一直持续到次年的5月,平均温度长期处于零度以下。这部分展区主要介绍斯瓦尔巴岛地区的动物如何适应冬季的极端条件:动物们如何适应这些快速变化的气候节律?它们的食物来自哪里?如何储存食物?又如何繁衍后代?该展区展示了姿态各异的极地哺乳动物标本。
展区六,体验北极:该地区处于展厅的一个角落。这个空荡角落铺垫着一些北极动物的皮毛,来此参观的游客,可以躺在上面小憩,好好回味一下参观体验。四周布满了极地风光图,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您零距离地感受北极人类的生活方式,品味静谧的北极之旅。
展区七,捕猎活动:北部的挪威人与最初来此地捕猎的波莫尔人具有良好的关系。挪威人在冬季往往会设计很多的陷阱进行捕猎。展区七用实物展示了这些陷阱的结构与功能。从年至年,该岛的陷阱捕猎达到了高峰,约有人在该地区进行活跃的捕猎活动,为的是猎取北极熊、北极狐和北极驯鹿。运气好的话,还能额外获得海豹、鸟类、鸭子及北极鹅等。
展区八,地理地质结构与煤矿开采:斯瓦尔巴的地理地质结构非常独特,由于植物稀少,今日这里的外观与冰河世纪末期的外观无甚差别。但是在数百万年前,这个地区却有着丰茂的植被,陆地上奔跑着恐龙,海底生活着各种爬行动物。该展区系统展示了该岛的地质时间表、化石以及矿物。这里的一个模型,展示了工人开采煤矿的工作场景图。
展区九,迁徙的鸟类:新颖而又奇特建筑设计为展区提供了更多的角度,使得各种姿态的鸟类得以充分展示,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该展区着重反映鸟类是如何连接该地区海洋和陆地的食物链。海鸟可将海洋中的食物能源带到陆地,而在它们栖息的悬崖下,生长着丰茂的植被,那是北极狐理想的栖息地。从某种角度来说,斯瓦尔巴岛人也是“迁徙来的鸟”。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多数人在这里平均只居住五年。年,首府朗伊尔城有常驻人口,来自个国家,分属26个民族。其中,最大的移居人群由泰国迁徙而来。
展区十,斯瓦尔巴岛的现状:这是最后一个战区。年前,朗伊尔城以采矿闻名。如今,该城则是一个集采矿、极地旅游、极地科研和极地教育为一体的特色综合性城市。不过,迄今为止,采矿业仍是该地区最大的工业来源。第十展区着重介绍在此开展的科研活动、科考目的和意义。该展区旨在告诉人们,在全球气候变化显著的今天,北极科学考察正日显重要。
漫步在这个不大却布置精巧的博物馆,您对北极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又是否对这片未知土地涌起更多的向往?涌起更多的,或是其中梦幻般的美妙……
极地防护小知识
说到极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恶劣的气候,刺骨的寒风,壮观的冰山。然后,就是胖乎乎的企鹅,憨厚又令人望而生畏的北极熊。随着旅游、科考等极地活动的日益频繁,极地这块地球最后的净土正向人们露出其神秘而柔美的面容。不过,这原始的自然却到处埋藏着危机和陷阱。因此,为极地活动做再多的准备,也不为过。
防寒保暖
无时无刻的防寒保暖是极地探险的第一要则。出发前,备上一套质地上乘的防水防寒冲锋衣,一双专业防寒防水的登山鞋,非常有必要。颜色鲜艳的冲锋衣,无论是在茫茫的白色冰原,还是在棱角分明、裸露在外的灰色山峰,都让你变得更加显眼而容易被识别。极地天气瞬息万变——前三分钟还是艳阳天,后三分钟就变得狂风呼啸,八月飘雪在极地真实存在。这身衣鞋就可确保人们在这冰火两重天的气候中舒适如常。夏季驾驶小艇出海,必须穿上特制的水上安全服,这种海上安全服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若不幸掉入北极冰冷的海水中,可以让人保持漂浮状态,也具有保暖作用,为在冰冷的水中赢得生存机会。
极地的冰川壮美、蔚蓝,对人类有致命的诱惑力。亲密接触极地冰川,除了必要的体能训练,还需胆大心细。上冰川之前,必须带上冰锤、钉子鞋(穿在登山鞋外面,帮助增加与冰面的摩擦力),外加一些绳子。7月末8月初,有些冰川迅速融化消退,形成暗流汹涌的冰河。当你正在冰川表面漫步的时候,也许前面就是一条涌动的冰河。如果冰河太宽,无法穿越,就千万不要冒险——冰河流速很快,水温极低,掉入其中,极其危险!如果团队穿过,最好在身体上绑上绳子,以防万一。团队合作精神也很重要,有时可能就是你在野外的最后救命绳。在冬季,数月的积雪覆盖了整个基地的山川河流。雪地摩托以及雪橇狗将是这里最有效的交通工具——驰骋冰原,颇有独享大自然的意境!GPS和状态良好的卫星电话,则是冬季出巡的重要安全保障。冰锤、钉鞋、绳子、雪橇狗、GPS,卫星电话,一样都不能少!
提防北极熊
在北极的夏季旅游和考察,另一个潜在的威胁就是北极熊。北极熊看似憨厚,但在夏季却很不安分——这时的它们饥肠辘辘,四处活动。临近冬眠,由于脂肪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公斤。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北极熊属于正牌的食肉动物,主要捕食海豹,也捕捉海象、白鲸、海鸟、鱼类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有时也会打扫腐肉。北极熊也是唯一会主动攻击人类的熊。通常情况下,北极熊对人类敬而远之,但由于它们好奇心极强,有着不可捉摸的野性。
近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极冰层迅速消融,北极熊栖息地迅速改变,导致夏季北极熊处于长期饥饿状态,因而近年常有北极熊恶性攻击人类的报道。以位于北极斯瓦尔巴岛的科学营地为例,在那儿的野外科学考察团队都必须佩带枪支,科考人员进入站区必须进行必要的枪支培训。拿到枪支许可之后,三人以上方可进行野外考察。在北极旅游的游客,也必须在专业配备枪支管理的导游陪同下团体上岸。如果不幸(或者说有幸)与一只北极熊狭路相逢,也不要惊慌,试着按照下面的指示进行操作:
如果没有被北极熊看到,可以悄然走开,不要大声喧哗吸引它的注意。一旦真的注意到你们,可通过尖叫把它们吓走,因为北极熊很害怕噪声。如果北极熊直接朝你过来,可以发射信号枪,让信号枪的巨响吓走北极熊。如果实在倒霉,果真碰上一只饥肠辘辘的北极熊,企图把你当作猎物,那就向它开枪射击……
此外,还需带上干粮、水、火种,外加一个可信的团队,所有这些都将为我们的极地之旅增添一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