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论做辣椒酱,我只服贵州人

2022/9/2 来源:不详

只要一勺就能“化腐朽为神奇”的老干妈

中国各个省份,甚至隔个镇、隔个村的口味都能不一样,但是有一种独特的口味征服了整个中国,甚至远征海外,它就是老干妈。

这罐神奇的辣椒酱出自贵州的陶华碧女士之手,老干妈的成功背后,除了传达刻苦的创业精神,还告诉我们一件事:贵州人太会做辣椒酱了!

8碗不同的辣子,足见不同的辣椒酱在黔菜中的重要性。

经典黔菜八辣

香醇油辣,也就是“油辣椒”,老干妈便属于这个类型的。用烤过的干辣椒擂成辣椒面(也就是糊辣椒),再加上滚烫的热油炼成,是贵州人吃粉、吃面时少不了的调料。

油辣椒就跟大家熟悉的老干妈一样,变化口味的方法一点也复杂,在滚烫的油里加入鸡肉、花生、五花肉末、菌菇等食材油炸,再淋在糊辣椒面上,便可以自己变化出各种风味的辣酱。

黔香阁自制的油辣椒酱

加入了豆豉、花生、菌菇、鸡肉等,制成不同的风味

糊辣椒比较讲究做法是:一半用贵州的遵义辣椒,另一半用花溪辣椒。用灯笼状的遵义辣椒是取其辣,细长的花溪辣椒则是取其香,两者相结合的风味正正好。

糊辣椒由人工亲手剪蒂、柴火铁锅翻炒、

石擂钵捣碎或手工搓碎制成

贵阳一地据说有道所至必吃的名菜——泡椒炒板筋,其中所使用的酸辣泡椒可以说是黔菜中最不辣的辣味食材了,泡椒选用的是五彩灯笼椒来制作,它的特点并不是辣,而是鲜艳色泽、果香和耐久煮。

其中的板筋是猪里脊肉上薄薄的一层胶质,很多地方都舍弃不用,错失了这道美味。板筋搭配微酸的泡椒多油爆炒,吃起来滑脆鲜嫩、口感糯香,这道菜没有什么花头,但吃过之后无限怀念,想着口水直流……

青辣椒当地人则多喜欢直接料理,谓之纯香青辣,像是火烧青尖椒拌茄子就是一道经典的贵州凉拌菜,或是将青辣椒烘烤之后,去皮、加上酱油、醋、盐、姜跟蒜做成青辣椒蘸水,吃法一般比较简单。

坛香糟

贵州特色的发酵糟辣椒,常用来制作贵阳地方风味的“鱼香肉丝”等经典菜式,取新鲜辣椒、姜、蒜剁碎,加入白酒、盐,放入坛中密封、发酵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即可取出加入蘸水里、当做咸菜或烧菜用。

糟辣椒(左)和糍粑辣椒(右)

制作贵州名菜辣子鸡的灵魂——糍粑辣椒多选用辣而不猛、香味浓郁的花溪辣椒,去蒂、淘洗干净后,加入适量洗净的仔姜、蒜瓣一起加入擂钵舂,舂成带粘性的辣椒酱,因此得名糍粑辣椒,可以使用鲜辣椒或干辣椒制作,风味各异。

传统的辣子鸡选用土鸡剁成块状,以菜籽油稍作翻炒后取出,接着炒香糍粑辣椒、鸡块倒回,再加水或啤酒没过鸡块,慢火烧2个小时后肉质才够软、透

椒香炝辣

来源于干辣椒的油脂香气,贵州一地盛产辣椒,干辣椒的种类当然也不少,除了花溪辣椒、遵义辣椒,贵州大方也以出产形状特殊、辣而不猛的皱椒闻名,谣传老干妈美味的秘密就是使用了鲜辣味纯正的大方皱椒。

自左上顺时针依序为:

贵州的灯笼椒、美人椒、花溪辣椒、大方皱椒

五香脆辣

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形态,当地称作“香辣脆”,是将辣椒晒干后,填入芝麻、花生一起油炸,佐以盐、糖、辛香料,据说和牛肉粉搭配是绝配,也是吃着非常舒畅的零嘴,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的那种。

拍摄的时候忍不住捡了好几个“香脆辣”吃

黔菜的酸辣是发酵酸

部分地区的酸汤运用“糟辣椒”发酵的酸来制作

制作酸汤鱼常用的食材:

红酸酱、花椒、野生西红柿、木姜子等

可以说整个贵州主要酸辣味型的酸,都来自于这个酸汤,是在贵州当地流传甚广的口味。

酸汤是苗族的传统做法,和他们深居高山,缺少食盐有关。因为难以取得新鲜的蔬菜和肉类,所以每家都备有酸坛,用以腌制各种酸味食品。

酸汤鱼

侗族红酸汤则是以利用野生西红柿为主,当地称作“毛辣角”,和辣椒、花椒、木姜子、等多种配料置于坛中待发酵。

酸汤鱼上桌时一般会搭配一叠蘸碟,包含花生、木姜子、红尖椒、花椒、香菜和葱等调料,但不是直接蘸着干料吃,而是要舀一勺酸汤兑匀作为蘸水再享用哦!

少了蘸水吃不了饭

不只酸汤鱼要配着着蘸水,贵州人吃饭几乎桌上都会打上一碟、甚至是几碟蘸水,不同的菜搭配不同蘸水:蘸素菜、吃烤串、豆腐、火锅……不同的食物搭配的蘸水也都各有讲究,但主要还是有个固定的原则“素菜蘸油蘸水,荤菜蘸素蘸水”。

贵州人吃“丝娃娃”,蘸水一般都要加油炸脆花生、油炸酥黄豆,而且蘸水不是用“蘸”的,而是将蘸水舀进包好的饼皮里。

其中比较特别的像是素瓜豆这类的蔬菜,必须蘸的是糊辣椒蘸水,包含盐、酱油、糊辣椒面、葱花、姜末等材料,讲求的是“素菜素蘸素吃”,吃的便是蔬菜的清爽,所以不见油荤。

搭配蘸水的小吃,时常本身看着非常清淡

金钩挂玉牌的蘸水材料其实也很朴实:葱姜蒜、盐、辣椒面、酱油,以及炒过、逼出香气的的菜籽油。所有材料都很简单,但原本平凡的食材,只要轻轻略过蘸水,就让人意犹未尽。

街头巷尾都能吃到的“辣”

一勺红油、几把葱花

成就了无数人心心念念的贵州小吃“米豆腐”

肠旺面

每块大肠都切得大小适中,软韧毫无异味,一点也不腻口,血旺则是切成薄片,适中的厚度滑入口中,用牙齿轻轻咀嚼,没有吃大块血旺摩擦的涩感,像在吃豆腐一般。脆哨不仅增添了整碗面的口感,透过细细的孔洞吸满红油汤水,脆而香、鲜而有嚼头。

米豆腐由米浆加入石灰水制成,口感介于滑嫩的豆腐和软糯的年糕之间,是贵州常见的街边小食之一,各地有不同吃法:炒、凉拌、酸汤等,其中以凉拌的吃法最为流行。

米豆腐

市井小吃也能有新的面貌

贵州人对于辣椒的创造力是无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